11月11日上午,我院赖秀桢老师面向25级烹饪工艺1班、2班学生,开设了一堂题为“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运行”的公开示范课。校党委书记翁礼成、副院长邓秀芬及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到场观摩听课。


本次公开课聚焦“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这一核心主题,旨在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法律的内涵、历史脉络,特别是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鲜明特质。
课程伊始,赖老师以“法律的‘两张面孔’”这一情境设问巧妙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法律既可以是约束行为的“冰冷枷锁”,也可以是保障权益的“温暖盾牌”。这一富有张力的对比立即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续教学内容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剖析法律的核心含义环节,赖老师通过法律的“出生证明”“成长土壤”“灵魂意志”三个生动比喻层层递进地展开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法律本质的立体认知。在追寻法律历史发展的教学环节,则创新采用微型历史情景剧的形式,将枯燥的法律史转化为四个富有冲击力的故事和精炼比喻,让学生主动思考、比较,而非被动接收。而课程的核心部分“解密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中,赖老师重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编纂历程进行阐述。她通过分析民法典编纂过程中征集百万条民意、体现人民意愿的特点,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法律的人民性本质;通过解读民法典对新时代社会关系的调整,阐明了社会主义法律的科学性特征。这一案例教学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主义法律不仅是写在纸上的条文,更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坚实保障。
教学中,赖老师凭借扎实理论与丰富经验,将抽象法律知识转化为易懂内容,还利用学习通平台组织抢答、主题讨论等活动,增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呈现了一场思想性与学理性、知识性与价值性相融合的精彩课堂。
供稿/赖秀桢
初审/梁利发
复审/温馨
终审/邓秀芬